一邊是高額債務壓頂,一邊是整體市場低迷。籠罩光伏行業的寒意正在進一步加劇。8月7日,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這對于近期頻繁遭遇歐美一些列“雙反”調查的中國光伏產業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為了重整光伏產業的信心,8月7日,中國政府將國內2020年的長期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從此前的20GW上調為50GW。但是在全球性產能過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雙重因素疊加影響,暫時終結了近年來光伏產業高速發展時代。在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前,中國光伏產業步入行業深度調整期。
上半年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2012年上半年對于我國光伏產業來說,可謂是內外夾擊步履維艱。在經過前幾年光伏產業爆發式發展之后,從2011年開始,全球光伏產業發展急轉直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多個光伏企業倒閉或尋求破產保護,中國光伏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虧損、減產、停產成了行業發展的常用詞。
統計數據顯示,由于需求無力、價格暴跌、庫存高企,我國八成光伏上市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將下滑,短期還貸能力不斷削弱,信貸風險逐漸暴露。已經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行業A股上市公司來看,業績預減者占比近八成,而在國外上市的光伏巨頭也出現全面虧損。其中賽維虧損達1.85億美元,尚德虧損1.33億美元,晶科新能源虧損也達到5660萬美元
內部因素,在產能擴增速度快于市場增長速度的背景下,光伏產品價格劇烈下滑,企業經營壓力驟增。2012年1至6月,多晶硅價格已經從30.5美元/公斤下降至23.6美元/公斤,降幅達22.6%,各光伏企業綜合毛利率急速下滑。據媒體報道,國內光伏市場有近10GW的發電組件積壓雪藏,如果安裝出去每三天就能發電一億度,并且不需要任何燃料。而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出貨量超過全球50%以上,但光伏電站裝機量卻不到全球5%。
外部因素,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2012年3月2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其對懲罰性征收中國光伏企業反補貼稅的初步裁定結果。根據該聲明,這一反補貼稅率最低為2.90%、最高為4.73%。5月18日,美國商務部做出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反傾銷結果的初審,征收高達31%到250%的反傾銷稅。而7月24日,德國SolarWorld公司再度發難中國光伏業,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申請,對來源于中國的多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中國光伏制造商的生產部分出現停滯。盡管部分制造商還維持合理的生產水平,大部分多晶硅生產商已經停產,2012年二季度中國多晶硅制造商的平均開工率已經跌破一半。
總體前景可期
為貫徹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促進太陽能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在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為重振光伏產業信心,解決中國對電力的巨大需求,中國政府提高了國內光伏裝機目標。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產能過剩和價格的下跌給中國光伏制造商帶來了巨大壓力,8月7日,中國政府將國內2020年的長期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從此前的20GW上調為50GW。隨著中國上網電價補貼計劃的退出,政府向光伏產業傳遞了清晰的支持信號,只要中國國內維持目前的光伏裝機速度,中國就可以完成這一積極的目標。
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不過200萬千瓦左右,而原先我國對2015年的太陽能發電目標也不過是1000萬千瓦,一度有消息稱提升到1500萬千瓦,而最終這一規劃將目標定位2100萬千瓦。據業內專家預計,2012年下半年光伏裝機容量將快速增長,未來兩年裝機容量將突破10GW。
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梁志鵬表示,光伏是新能源中可應用范圍最廣的能源之一;現在太陽能電價在國內為1元/度,如果光伏發電達到0.6元/度的水平,我國就能為光伏發電提供像風電一樣廣闊的市場,相信未來3年內,太陽能發電價格將具經濟型,在工業、商業、居民生活上有大規模的應用。而這對光伏產業來說無疑實施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