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歐盟受理了總額超過200億元的針對中國光伏的反傾銷訴訟,這距離美國以“反傾銷、反補貼”為由制裁中國光伏企業,不過半年而已,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現如今,光伏意欲進一步發展,唯將寄希望于國內市場。不過,國內的光伏市場發展也僅限于示范電站,尚未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風電更是因為并網難題,導致風電設備過剩。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掣肘,皆源于同一點:能量來源的間歇性不穩定,制約新能源發電入網,儲能技術則是打通這一關節的關鍵點。
不過,儲能雖能解困亦難解燃眉之急。“現在來看,各種儲能技術都不是非常成熟,或是在技術上不夠成熟,或是資源的制約,抑或是在成本上而言,無法達到大規模應用的階段。”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告訴記者。
技術之爭
據了解,新能源發電在電網中的占比不能超過10%,否則就會因能量來源的不穩定產生諸多問題。歐洲國家在新能源與電網的兼容方面的技術相對先進。如丹麥新能源在電網中的占比已經可達21%,而德國等歐洲國家規劃新能源在其電網中的占比可達到35%―45%。
其實,新能源發展這些年,儲能也并未引起重視。儲能政策最早被提及是2005年,把它作為完善電網運行、提高吸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技術選擇。到2011年,已經把儲能作為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強城鄉建設領域的依托技術,逐漸成為智能電網關鍵支撐技術,進而又成為優先發展產業的重點。不過,直到今年才有了實質性的投入,如液流電池產業化的問題被科技部列為863項目等。
但是儲能這個短板卻并未因受重視而與新能源發展并駕齊驅。“資金喜歡一窩蜂的集中到一個產業。”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投資風電設備、光伏上游,自然比投資儲能資金回轉的快。政府也不能一味的去制約。”
因此,儲能現在還處于各項技術并駕齊驅的階段,如抽水蓄能、鋰電池、鉛酸電池、鈉流電池、液流電池等各領風騷,也是各有制約。
“現在主要是抽水蓄能占比較多。”侯文濤說,“抽水蓄能只能配套于大型的發電站,因其要求周圍要有山,還需要豐富的水資源,所以在南方用的比較多。而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在北方地區建儲水蓄能不是很適合。”
但是鋰電池、釩電池的儲能方式,則可以應用于大、中、小型發電站。不過,主要的問題“還是成本過高。也就是說,建一個儲能電站,節省下來的電量價值,遠遠低于建這個儲能電站的成本,因此目前只能是在技術上做一個示范。”侯文濤介紹,現在主要的儲能技術,除抽水蓄能比較多外,大多是以示范驗證為主,而不會大規模鋪開。只有以后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的降低,到某一個階段可以實現利用儲能節約成本,才有可能大規模商業化。
目前我國風電儲能示范項目達幾十個,但真正上規模、達兆瓦級的僅僅有南方電網的儲能示范項目和國網的張北項目。其中南方電網的儲能示范項目規模為10MW,而張北項目規模達20MW,是國內最大規模儲能示范項目,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
不過,從目前的運行情況看,儲能技術能滿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并網的功能性要求。不過,除了安全性需要繼續提高外,示范項目透露了儲能產業化面臨的經濟性難題――如果根據該示范項目測算,我國風電裝機全部配備儲能需要一次性投入近2000億元,將遠遠超過目前中國每年因“棄風”造成的近百億元經濟損失。
誰將主導
如此繁雜的儲能技術,誰又將成為主導?“電網側還是更適合用抽水蓄能的儲能方式,而鋰電池等技術更適合用于用戶側,譬如新能源汽車,西南小范圍光伏電站等。”上述不愿具名人士向記者陳述。
其實,雖技術多樣,在現有的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里,大抵是多種技術的混合體。例如,南方電網的兩個示范項目中,運用了鋰電池和釩電池,可能還將會采用日本的鈉流電池。而國內最大的風、光、儲及輸工程四位一體的張北儲能電站,亦是采用了磷酸鐵鋰電池、鈉流電池、液流電池等多種儲能技術。
至于哪一種技術成為主導?幾種技術路線各有優劣,現在而言,論斷哪一種技術一定會勝出還言之過早。可能在今后的很長一個時間段之內,依舊是各個技術并行發展,最后就看誰能夠先將技術做成熟,誰先將成本降下來,那么誰就能先實現小規模的商業化。
“長期而言,鋰電池做儲能電站可能性會比較大。因為鋰電池在動力方面可以使用,在儲能方面也可以使用,具有通用性。”侯文濤看好鋰電池的發展前景,“做儲能對鋰電池性能要求相對比較低,現在的設想是,汽車動力用完了以后,將剩余的廢電池收集回來還可以繼續做儲能,這樣可以實現二次利用,成本可能會降下來,但是現在還在研究階段。”
目前,鋰電池還只能局限于做小型電池,這是因為,如果電池包做的太大,會有散熱問題,隱藏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集合成一個比較大的兆瓦級的電站,就需要管理系統對電池進行散熱管理,這樣一來,這個系統就很復雜了,而且成本也非常高。
至于其他的儲能技術,現在來看都不是很成熟,至少在研究方面就沒有達到鋰電池的成熟度。還有一些儲能技術,比如鉛酸電池,雖然成本較低,但是儲電量和循環次數也太低。“在一些風光資源豐富,電網建設困難的地區,建設一些分布式能源,再以儲能配套實施,可以解決一些難題。”上述不愿具名人士甚是推崇分布式能源。
不過,分布式能源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分布式能源主要還是以自發自用為主,多余的電量再考慮去并網。雖然國家也是提倡分布式能源,但是鑒于電網的技術制約,最好是當地有需求就在當地建一些新能源的電力,然后在當地消化。
“如果每一個分布式能源都去并網,這對電網而言,也是一件麻煩事。目前,大型的自發自用的分布式能源項目,還是以工商業的項目為主,所以基本上還是白天用電多,對儲能的需求也不會一下子那么大。”侯文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