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寒冬之后,太陽能產業終于有了復蘇跡象。由15個主要制造商數據組成的BI全球大型太陽能指數在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間下跌了87%,而在過去的一年則上升了55%之多。美國最大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SunPower今年股價增長超過5倍,這樣的情況在大型供應商中并不少見,英利能源股價也因太陽能電池板價格趨于穩定而實現反彈。彭博社預測稱,今年全球太陽能發電和屋頂光伏新增裝機增長將從去年的6.1%提升至40%。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首席太陽能分析師JennyChase表示:“過去兩年,太陽能制造市場處在一個低谷期,好在我們已經熬過了最黑暗的時期。”太陽能制造市場的復蘇預示著,全球太陽能產業終于度過了“寒冬”。Chase認為,這一復蘇趨勢將在2014年得到延續,特別是價格的日趨穩定,整個制造市場將一掃之前的頹勢。2012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達到2687億美元,雖然不及2011年的3023億美元,但仍為歷史第二高點。其中,太陽能項目投資達到1425億美元,為所有清潔能源中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供應過剩。
近幾個月來太陽能企業的股價備受好評。SunPower的股價也平均評級從去年底的2.4增長至3.5,達到兩年來的最高。晶科能源的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公司股價今年來上漲超過3倍,平均評級也從5月的2.3增長至3.7。一般股價平均評級達到5表示投資者應該購買,1則代表建議出售。投資者對市場復蘇似乎更為敏銳,在企業還未表現出反彈趨勢之前,他們就已開始大幅購買太陽能股票。英利能源股價今年已上漲超過2倍,公司預計2013年的虧損額較2012年將收窄。加拿大太陽能公司股價今年大增7倍,公司更是預計今年將扭虧為盈,從去年的虧損1.95億美元到實現盈利2700萬美元。英利能源美國區總裁 RobertPetrina表示,過去9個月太陽能制造市場的反彈毋庸置疑。作為2012年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總部位于中國保定的英利能源去年出貨量達到2.3吉瓦,今年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3%。BNEF預測稱,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新增裝機將達到42.7吉瓦,同比增長超過40%。
過去一年,BI指數超過半數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毛利率均為負,也就是說他們一直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如今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基本能保證產品價格高于成本價,說明市場供應過剩的狀況正在好轉。2012年,全球排名前十的制造商電池板產量與兩年前相比增長19%,達到20.6吉瓦。但不幸的是,產出投入正趕上市場需求下降。2009年至2010年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量翻了一倍,但2011年增幅下降至58%,2012年更是暴跌至6.1%。Chase認為,一些過去影響市場發展的不合理因素已經消失。日本棄核后太陽能需求急速攀升,中國今年新增光伏裝機預計將會翻倍。這些利好因素將推動市場的復蘇,中日也將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不過Chase也表示,對于市場表現出的復蘇跡象,也不可過于盲目樂觀。過去兩年有超過20家太陽能組件制造商倒閉,不少公司如今仍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我不認為危機已經完全過去,一些企業仍面臨著破產威脅。”天合光能美國區總裁MarkMendenhall表示,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破產對整個產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將利于資源整合,將這些企業的客戶和資產集中到更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手中。
總部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預計今年太陽能電池板出貨量將達到2.4吉瓦,較2012年增長50%。該公司股價今年已經增長三倍以上。“那些運營良好的成熟企業與僅靠低價產品維持生存的企業之間的處境將會天差地別,這是因為市場已日趨成熟。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但它將會令整個產業更加強大。”Chase說。值得注意的是,BI指數中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晶科及第一太陽能是少數幾家二季度實現盈利的公司。供應過剩在過去兩年給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帶來了極大沖擊,2011年價格下降52%,2012年下降20%。SunPower首席執行官Tom Werner表示,價格的快速下降對制造商來說并非好消息,但確實是消費者樂見的。SunPower預計今年電池板銷售量將達1.03吉瓦,產量將提升25%。“太陽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如今的情況比一年前已經好了很多。事實上,今年初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陽光’。”